1、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资料图片)
2、首先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3、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4、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5、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6、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7、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
8、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9、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
10、让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11、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对阅读已有所爱好的基础上,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12、朗读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
13、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
14、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
15、比如在指导朗读《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和提示语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
16、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讲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
17、“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
18、”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有尾巴了,该多么惊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
19、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要求在朗读中,能表现出大尾巴的特点。
20、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是又轻又软的,唤起对“又轻又软的大尾巴”的感受,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用细声柔情的语调来读这句话。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