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作者陈思进具有欧美大型证券公司的工作经验,并担任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的学术顾问,让本书融会了国际性的金融观点和与贴近的华人思维,更整理了阅读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让你一见新闻就能快速切中要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摘录自《看懂财经新闻赚钱门道》,乐金文化出版,全球发行
【神话背后的巴菲特】
文/陈思进
(接上)在黄金问题上,巴菲特也表示了他的一贯观点:「比如从长期来看,投资黄金的复合成长率非常低:黄金不能保值。」
从历史的资料来看,黄金的「保值」属性是经不起推敲的。差不多从1980年代到2000年,足足有20年的时间,黄金没有大涨过。考虑到通膨因素,再考虑到1990年代美国股市的繁荣,在很长一段时间,黄金实际上在贬值。
直到2000年之后,黄金才开始强势起来,给予人们黄金能够保值的假象。然而,根据华顿商学院教授、联准会和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杰诺米.席格尔(Jeremy Siegel)的分析,从1801年至今的200多年中,投资黄金的1美元仅仅变成1.4美元。也就是说,随着金价的上下波动,投资黄金200多年的实际年收益率近乎为零。
这也正是巴菲特在会中提到的:「如果你在基督时代(西元初)买过黄金,并且使用复利计算,也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这和巴菲特之前反覆强调的相同:黄金不能保值。我也多次表达和巴菲特一致的观点,长线来看,黄金无法保值或增值,别说目前的熊市,哪怕牛市之中也一样。
最后,巴菲特明确点明:买比特币的人和投入黄金一样,只能指望着它价格上升,通过价格之差来获利,那就只是投机的赌博行为!和投入一家公司,希望着这家公司的蛋糕不断做大,投资者都能获利的投资行为是无关的。
总之,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其实非常清晰,追根究柢,就是多投资、少投机、甚至不投机。再特别提一下,目前波克夏.海瑟威公司账面上有1,000多亿美元的现金,这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值得投入的资产,巴菲特宁愿以现金为王,也绝不轻易投机!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说过的,就连股神巴菲特的话都不能全听。对于投资者来说,和你同在市场中的巴菲特是你的竞争对手。他把投资的秘诀告诉了你,你赚多了他不就赚少了吗?这是个简单的「利益冲突」的道理。
普通大众很容易盲目相信权威,一听介绍是某某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顶尖大学的终身教授、诺贝尔奖获奖者,就被他们迷惑了。但其实,经济学并不是数学理化那样极为严谨的科学,很多结论都是在假定的模型下得出的。金融牵涉的是各方面的利益,时常被政府和大型金融机构操控着,而市场又是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能准确的预测呢?
更何况,许多学者专家教授背后的靠山是大型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只能是他们的靠山。不认清这一点,被诱骗进场的投资人,就很容易成为利益集团的牺牲品。
曾经是华尔街金牌分析师的凯斯勒(Andy Kessler)在他的忏悔录《华尔街牛肉场》(Wall Street Meat)中讲了一个故事:当英特尔的股价在20美元时,凯斯勒分析它的前景看好,应该会涨到35美元。但他的同事罗森——当年高科技企业的头牌分析师,非要他把目标价格调整至50美元。
就这样,靠着分析师不断提高价格目标,做出建议,推高股市,从而形成了泡沫。过后泡沫破灭,凯斯勒和罗森的桌上堆满了投资人激动与愤怒的电话留言纸。凯斯勒向投资人一一回电致歉,但罗森竟然连错误都不愿承认。罗森认为他有说话的权利,至于买不买是投资人自己的决定,亏损当然得自己承担了。
奇怪但又普遍的是,人们往往不爱听实话,偏偏喜欢听神话。金融财经说穿了只是个常识问题,即一加一等于二,永远不会等于三。
让我们回到开头那个CNN采访两位专家的例子。通过Google搜索不难挖出那两位专家的背景:原来,他们一个是黄金指数基金的经理,另一位是某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而这个投资银行正在做空黄金⋯⋯根本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用「看懂财经新闻的四项原则」中的第二条套在这里分析,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两人的言论大相径庭?
知识点3:基金评等仅供参考
2016年6月27日,因英国公投将退出欧盟,对英国经济、公共财政和政治上的连续性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英镑汇率跌至31年来的新低,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投资者,对脱欧后的英国产生的悲观情绪。
面对英国政策框架的可预测度、稳定性和有效程度下降的风险,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和惠誉(Fitch Ratings)这两家国际评等机构,将英国原本「 AAA」的最高信用评等下调至「 AA」级,显示英国外部融资条件的恶化状况。(待续)